(相关资料图)
原标题:携手保护 应对挑战——专家及相关人士共话“变革中的文化遗产”
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(记者罗鑫)2023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18日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启动。参加活动的专家及相关人士认为,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象征、凝聚共识的纽带,应增进国际交流合作,共同应对时代变革对文化遗产带来的挑战。
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表示,气候变化、突发地质与生态灾害、战争等对文化遗产产生破坏。从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传统智慧与知识中汲取力量与经验,我们需要秉持正确的保护观念,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。
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程建华说,文化遗产领域面对全球化、城市化、数字化等新趋势和新挑战,但同时也迎来更多新机遇和新发展,这些变革给文化遗产保护带来新任务和新责任。文化遗产与数字技术的紧密结合是变革的突出表现,变革中的文化遗产更需要紧密的国际交流合作。
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说,数字时代为数字故宫建设带来很重要的机遇。经过20多年的建设,数字故宫在文物数字化采集、文物数字平台建设、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数字传播方面,已经走在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机构的前列。
当天,“北京古遗址保护研究中心”挂牌。该中心由北京市考古研究院(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)、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管理处、北京联合大学、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共建,旨在集结多学科、多方合作力量形成一批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技术和成果,促进文化遗产保护学科的进步。
2023国际古迹遗址日中国主场活动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、北京市文物局、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共同举办,围绕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“变革中的文化遗产”这一主题,设置专家演讲、圆桌座谈等环节。
关键词:
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”展演活动在凤翔学校顺利开展
信阳市市文广旅局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放权赋能培训会召开
淮南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
”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“在榆林成立
定了!在郑州举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会延期举办
喜讯!甘肃省古籍保护中心“古籍修复技艺”被列为省级非遗
从“非遗进校园”到“非遗在校园”!广东发布20个优秀案例